今日来直播-全天24小时在线直播国内外各大体育赛事
足球直播内容

深度数据总结——拜仁:载入史册的“换帅如换刀”

发布时间:

因为巴萨那边满城风(fei)雨(zao),赛季总节系列停更了很久。本期回归,来看拜仁。

先给大家讲一个经历:19-20赛季打了没几轮,编辑找我约一篇拜仁的稿子。那阵子忙于论文修改,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遂问编辑“为什么突然要我写拜仁?”答曰:“你自己看看吧。”

于是扫了一眼积分榜,回了两个字“我太阳”。

当时拜仁在科瓦奇的带领下,算得上摇摇欲坠了。

当然最后那篇稿子还是没有写。等到我第二次系统关注拜仁,整理德甲数据的时候,他们已经是欧冠冠军了。

所以,拜仁在这赛季的情况,不能用一套数据来量化。我把科瓦奇时代和弗里克时代拆开来写。接下来的这篇文章,在布局上会和之前有所不同。

一 科瓦奇时代:并不非常强的进攻

只看进攻效果的横向比对,若非弗里克时代的拜仁几乎残暴到人挡杀人、佛挡杀佛,科瓦奇调教的进攻姑且可以算差强人意。球队场均2.5个进球与2.09个预期进球放到整季都是德甲最高(虽然比多特蒙德高不了太多)。科瓦奇扶正库蒂尼奥打前腰,本就传递出一个强化地面传切的信号。球队小样本比赛中打出65.12%的超高控球率,且每分钟净控球时间仅2.45次失去球权,前者比弗里克时代高,后者比弗里克时代低,都可以算是德甲最“稳定控球”表现。

高控球率的确可以保证进攻次数积累,从而堆砌出较高的预期进球数。然而问题在于,除去进攻时间超长之外,科瓦奇的拜仁,就再无其他。他们根本不知道如何将控球转化成射门,每2.43分钟净控球时间射门一次的频率放在整季居然不过德甲第10。很多时候他们会围着对手禁区隔靴搔痒根本不射,然后再莫名其妙地把球打回中圈:

低射门频率并没有起到优化射门选择的效果,其每次射门的预期进球数只是排在德甲第5的0.126,对争冠球队来说并不足够。很多时候科瓦奇会授意球员加快推进和终结速度,但多数情况下,如此尝试都会陷于“简单”而非“简练”,在人数投入过少的情况下仓促完成射门:

(格纳布里射门,预期进球0.02)

为何会出现这种射门又少、机会又差的情况?根源在于,科瓦奇始终优先采用不适合拜仁这批球员的打法。

回看拜仁赛季初的录像,会发现在某些比赛中,拜仁的打法实际上是割裂的,尤其是局势不佳换上穆勒之后,战况会发生很大不同。相较于弗里克,科瓦奇在个人突破方面更加重视。球队在他治下每分钟净控球时间尝试1.85次进攻持球对抗(比弗里克时代多了0.1次);而46.73%的进攻持球对抗成功率更是足称恐怖——放到整季的话,这个数字遥遥领先其他球队,且与第2之间的差距,比第2到第18之间的差距都大得多。有些时候拜仁会在一通闷围后一筹莫展,然后在莱万已经跑出禁区参与传控的情况下,干脆让边锋尝试原地起爆:

显然,这样的操作对任何强队而言都不可能是首选。科瓦奇的首选其实是搞一些让人眼花缭乱的地面传切。球队在空间相对弗里克时代更小的情况下,打出了略高一点的smart pass占比。佐以中场球员频繁的后插上(这也是拜仁中场遴选历来重视的特质),这些传切也确实能够在一些时候起到效果:

但问题是,拜仁这批球员其实并不十分善于此道,smart pass成功率放在整季不过德甲第8。有时候打了一圈还是会因为某一个环节处理失当,最后重新诉诸传中。而偏偏此时经常出现的情况是:莱万为了辅助这套传切,已经兜到禁区之外,甚至传中本身就由他来完成,威胁自然不会太高:

此外请注意:传中与传切其实是两种可以融合但仍旧彼此存在界限的思路,如何将二者结合起来是一门学问,并不是你在着力搭建传控体系的同时一定可以兼顾传中。最典型的问题是:为了维系传切发起,球队会在禁区外布置很多机动兵力以作为近距离的安全接应点,如此自然会影响禁区内接应传中的人数。偏偏拜仁在科瓦奇时代就无法在传切与传中之间找到平衡,经常是边锋寻求传切未果后再行传中,结果因禁区内接应点不足而流产:

正常而言,地面渗透、个人突破与传中这三大阵地战常规套路,显然传中最适合拜仁。那么本赛季在科瓦奇执教期间,拜仁打出相当于整季德甲第6的传中频率和第4的传中成功率,就是很不合格的。事实上球队一旦铁了心思打传中,辅以必须的长距离转移球与禁区内多点接应,往往效果奇佳:

然而科瓦奇对这种有些缺乏个人烙印的打法似有反感,多数时间这种传中只是辅助而非主流,拜仁往往要在局面已经颇为不利的情况下才会祭出这套压箱底而又很奏效的传中战术。一个晴雨表是穆勒。众所周知,若要坚定传中打法,穆勒比库蒂尼奥合适了不是一点半点。偏偏在科瓦奇执教的10场联赛中,穆勒只有2场出场时间超过80分钟。实际上此人替补出场往往能靠一手毫不拖泥带水的传球起到“拨乱反正”的效果:

如此表现的穆勒,10场下来场均只给47.6分钟实在有些说不过去。将库蒂尼奥强行扶正为前腰的结果是,拜仁经常只是做到了“有个人能够在相对靠前的中场中路有一个接球人”而已:

好消息是,科瓦奇好歹还有发挥神勇的格纳布里托底。此处可以直说,我甚至认为格纳布里未来完全有可能成为欧洲最好的边锋,此人有有无球皆强,尤其抢点时义无反顾绝不犹豫,这在赛季初拜仁插入禁区接应并不坚决的情况下极为可贵:

坏消息是,这个只能算是勉强合格的进攻,还是科瓦奇带队表现较好的一端。在防守端,拜仁几乎被爆出渣……

2 科瓦奇时代:糟糕的防守

科瓦奇时代拜仁场均丢球1.6个,对手预期进球1.279,放在整季分别相当于德甲第9少和第6少。这对于争冠球队而言显然是不够看的。此处的原因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很简单:在科瓦奇治下,拜仁在几乎所有防守环节上,都有很大提升空间。

首先,拜仁算是比较强调逼抢,但这个逼抢对保证高压传控而言并不足够。球队每分钟净防守时间3.78次夺回球权,其中17.73%发生在前场,放在整季分属德甲第2和第1。不过这两项数据同其他球队并未拉开档次差距。回看录像,这个问题就更加明显。拜仁在赛季末的前场逼抢让人印象深刻,可赛季初他们是怎么抢的?上图:

其次,拜仁也不懂得如何在中后场屯兵压缩空间,限制对手的渗透性传球。他们放给对手1.93%的smart pass占比和43.55%的smart pass成功率,两项数据放在整季分别为第3高和第4高,对于志在多线争冠的球队而言,这样的防传球答卷简直离谱。有时候你甚至会觉得,传球能力稍强的球队面对拜仁打出流畅的地面推进,简直如同半夜过马路一样轻松通畅:

再次,科瓦奇不知出于何种考虑,鬼使神差的在后卫线上乱摆一通。其结果是拜仁后卫线彼此配合一团糟,阵地战中居然放给对手21.88%的形成射门进攻占比,放在整季高居德甲第3,属实令人难以接受。

三项错误结合在一起,便会出现下图这种情况:

这次进攻我们可以用静态图解析一下:

undefined

第一步,拜仁中场防守首先出现问题,蒂亚戈没能干扰赫迪拉前插。此时中后卫也就必须顶上来了。

undefined

第二步,拜仁后卫线开始陷入混乱,一群人扑向赫迪拉进行赌博式防守,而基米希却拖在后面没有压上造越位。结果被赫迪拉摆渡成功。

又次,三大阵地战防守问题之余,拜仁防反击也十分糟糕。他们放给对手21.88%的反击进攻占比与36.17%的反击形成射门占比,放在整季分别为德甲第3高和第6高。前场一旦丢球,后面经常就形成一个单刀:

最后,一个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的问题是:诺伊尔整个赛季的状态是不断攀升的,最终交出顶级答卷的背后,是开局阶段奇坑无比。某种程度上,科瓦奇也多少被诺伊尔的状态给拖累了。在他治下的10场联赛中,诺伊尔的“限制对手射门得分率”(用高阶数据xcg量化的门将改变进球概率的能力)为-3.39%,放在整季相当于德甲所有被射40次门将的倒数第7。下图诺伊尔的丢球,xcg只有0.06,(即大样本量化的进球概率为6%):

几个影响叠加在一起,拜仁是既防不住对手的射门——每2.23分钟净防守时间对手射门一次;也无法限制对手的射门机会——对手每次射门预期进球数1.32;又无法限制毒死后的射门准星——对手真实射门得分率3.31%。这三项数据放在整季什么情况呢?嗯,分别是德甲第3、第3和第2。

防守白给。

好,我们总结一下:科瓦奇时代的拜仁是这样的:

进攻端明明传中好打,他偏偏不打,而是执着于地面传切,实在不行就让边锋持球原地起爆。

防守端重视逼抢但力度不够;无法限制对手的地面传球推进;后卫线搭配做试验做到自己人懵逼;诺伊尔刚好处于整个赛季最低谷没法捞他一把。

这就是弗里克接手时面临的情况。

3 对症下药的弗里克:恢复传中

我们之所以花这么大的篇幅去讨论科瓦奇时代的拜仁,是因为科瓦奇基本把毛病暴露的十分明显。弗里克所做的,就是针对这些问题对症下药。

进攻端,弗里克尽管仍旧维持住高控球率,但在制造射门机会环节上却十分强调“直接性”,力争不在外围倒脚墨迹,迅速把球打入禁区。球队传中频率从科瓦奇时代的1.91分钟净控球时间一次,提升到1.70分钟一次,相当于从德甲第6到德甲第3。而中场积极前插配合来莱万长期活跃在禁区内(当然还包括格纳布里一如既往地良好无球习惯),拜仁也根本不缺乏禁区内接应点。传中准确率也随之攀升到38.31%(吊打其他所有德甲球队)。

长距离横向转移后第一时间传中,且利用门前超多的接应点敲开对手大门,已经成为拜仁的“基操”:

这种看似简单实则有效的方法,即便第一次传中没能形成射门,也可以在很多时候利用禁区内多个身体素质劲爆的接应点,就地把球控制下来。此时拜仁大多优先选择立即发起第二波进攻,而不会慢下来再琢磨阵地战小组配合渗透:

这种世界性带来的好处包括两点:第一,拜仁制造射门的能力急剧攀升,球队每2.25分钟净控球时间即形成一次射门相当于把射门频率从德甲第10提升到德甲第3。以往那种进去出来始终不射的情况,在弗里克接手之后基本消失。

第二,由于总能把球打到禁区里甚至是门前,拜仁的平均射门机会也随之变好,每次射门预期进球数打到0.137,相当于从德甲第6攀升到德甲第2。下图就是极为典型的“斜长传-传中-多点接应”制造绝佳射门机会的体现:

(穆勒射门,xg0.63)

此处我们仍旧以穆勒为晴雨表,看看弗里克的调整意图。穆勒移动到边路传中的能力众所周知,且兼具良好的无球习惯与出球意识,是践行这一战术的完美球员(可参见【数据透视球员】托马斯-穆勒神奇的生存之道)。此人在弗里克手下场均出场不过49分钟,而到了弗里克时代直接攀升至81.48分钟。此人绝无长时间持球能力,一旦盘带基本就是白给;然而拉边传中却有化腐朽为神奇之力:

而在无球时,他也能第一时间插入禁区,成为莱万在抢点时最重要的“僚机”。下图用鼠标标注出了穆勒的移动轨迹,注意他的前插和带走的中后卫:

以此为加成,拜仁将原本“德甲顶级”的进攻效果推到了“欧洲顶级”,场均预期进球数2.41,场均进球3.13,均从“勉强德甲最高”变为“吊打德甲其他球队”。此处还要提及的是,他们将原本已经很优秀的射门准星提升到了顶尖水准,4.10%的“真实射门得分率”和巴萨同列本赛季欧洲第二档(多特蒙德自成一档)。

当然,我们并不是说弗里克就纯粹奉行这种相对粗犷的进攻方式,只是强调他在这方面比起前任的不同。拜仁这种级别的球队,进攻方式一定是非常繁多的,尤其面对低水平球队,拿出无限进攻手段都完全有可能,比如这种快速的地面渗透,弗里克也根本没有有意回避:

而在防守端,弗里克则几乎是用非常简单的方法,就直接将球队带回了正轨。

4 对症下药的弗里克: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毛病一个一个全治好

拜仁在弗里克时代防守进步有多大?嗯,场均放给对手预期进球数0.912个,和这赛季的皇马、利物浦同水平;场均失球0.67个,比皇马还强,和夺冠前的利物浦同档次。

如果你只让我看这个数据的前后对比,我会怀疑他们是不是在东窗买了什么范迪克之类的人。

然而弗里克其实就是给前任时期的毛病全调教好了而已。

首先,弗里克将前场逼抢推到了一个近乎疯狂的程度。我们之前说了,科瓦奇时代,拜仁的逼抢投入不算低,只不过效果不是特别特别好而已;而弗里克就偏偏在这个环节做到了极致。在他执教期间,拜仁每分钟净防守时间夺回球权达到了恐怖的4.04次,前场夺回球权占比21.18%。这是什么概念呢?前者和德甲第2的差距,相当于第2到第15那么大;后者同第2的差距,相当于第2到第17那么大……

这几年写稿子,足球数据我整理了不少了,从没见过哪个联赛出现过这种情况……

拜仁在弗里克接手后是怎么逼抢的?上图:

阵型展开后是什么情况?我在上面的gif图里挑一个瞬间截下静态图,大家看看:

吓不吓人?按说大巴黎中后场传球推进能力不算差了,但拜仁还是能在一瞬间集中兵力围抢:

拜仁能够在自身进攻变得简练的同时,控球率基本保持不变,这种疯狂必抢自然当记首功。

其次,弗里克到将对手的smart pass成功率压缩到德甲第3低的36.82%,此举很好的规避了拜仁因过度逼抢而给对手留下传球空间过大的缺点。这方面总算稳定下来的后卫线(包括戴维斯成为首发)终于不再拉胯:

再次,弗里克成功限制了对手的反击。如前所述,拜仁这种踢法一定会吃大量反击,纵使弗里克通过强力逼抢将对手不少反击扼杀于摇篮,但还是放给对手高达16%的反击占比(德甲最高)。然而,稳定下来的后防线能够靠着高速回追把很多反击给追回来,拜仁只让对手28%的反击形成射门,放在整季是德甲第6低的。虽然不是最顶级表现,但这相比于科瓦奇时代的36.17%已经不啻天壤。下图就是整条后卫线快速回追,最后在对手传中时完全回归到位的典型案例:

最后要提及的就是一个教练在战术层面不太好控制的因素:诺伊尔在经历赛季初的低迷之后恢复水准。前文提到诺伊尔在科瓦奇时代小样本下“限制对手射门得分率”跌破-3%,那么在弗里克时代这个数据是多少呢?4.56%,大致和这赛季的库尔图瓦一个水准。越到后面,诺伊尔神扑越多:

(xcg0.65)

(xcg0.67)

由此,科瓦奇时代的几大防守问题,在弗里克时代实际上都得到了解决。非要挑毛病,就是强化逼抢引起了两个副作用:一是防守端有时人员不足,只得放弃边路,最终放给对手的传中成功率略有提高;二是逼抢必然伴随着大量犯规,拜仁犯规频率在弗里克时代也有所提高。但这二者,瑕不掩瑜。

结语:萨内能给拜仁带来什么?

拜仁在刚刚过去的一个赛季,算得上大落大起,发展轨迹让人跌破眼镜。而这也揭示出一点:这支球队本身实力并无问题,只是前期走错了路,否则不可能在并无重大人员调整的情况下前后反差如此之大。因此,夏窗引援球队也没有特别大的动作,只是引进了萨内。

萨内目前的状态如何没人知道,如果按照他18-19赛季的情况,我们倒是能看出一些端倪:

首先,萨内最擅长的持球,放在拜仁未必是最顶尖的。

18-19赛季,萨内每90分钟尝试盘带6.53次,成功率46.5%;进攻持球对抗11.79次,成功率35.4%。如果和19-20赛季的拜仁球员相比,盘带频率大致和格纳布里差不多,进攻持球对抗则和戴维斯同档次,均属队内第2,持球频率远低于科芒。

但在成功率方面,无论是和格纳布里比盘带,还是和戴维斯比对抗,萨内都落后不少。尤其是持球对抗成功率,戴维斯的54.55%绝非两年前的萨内可以望其项背。因此,坦白讲在缺少近期观察素材的情况下,我对萨内靠纯粹持球在拜仁竞争首发,并不乐观。而18-19赛季的录像中,萨内也经常出现成功过人而后被对手卡丢球的情况:

那么无球呢?数据上看,萨内18-19赛季的禁区内触球频率非常高,每90分钟达到了6.26次。但此处要注意两点:第一,这个数据是建立在以“禁区内”为统计范畴的基础上的,用在其他人身上偏差不会太大,但曼城不行,因为瓜迪奥拉的球队经常会围着禁区无限传递,将对手压缩在很小的空间内。而萨内的很多禁区内触球,实际上是因此在禁区边缘“刷”出来的。萨内的无球意识究竟如何,恐怕要打一个折扣。

倘若是加盟其他球队,萨内的无球也许足克倚重,问题是拜仁拥有目前无球意识最好的边锋之一格纳布里,此人本赛季每90分钟禁区内触球7.36次,竟然力压包括莱万在内的一众中锋排在德甲第1。说实话我现在根本不相信有任何人可以在同位置竞争种稳吃格纳布里,萨内恐怕还是要和科芒竞争前场持球手的位置。然而科芒现如今的持球表现一点不差。我们可以和五大联赛所有出场时间超过800分钟且射门超过35次(防止有小样本高准星的射门者乱入)的边锋、边前卫对比评分:

持球领域科芒的表现一点不差,自己不擅长的地方,萨内极有可能更不擅长。这种情况下,萨内恐怕在这一边也没太大优势。当然,萨内的优势在于小样本下展现出了相当不俗的射术,18-19赛季以56脚射门轰出7.93%的真实射门得分率(大致相当于梅西上赛季的水平),这是拜仁边锋群目前都不具备的。但话说回来,拜仁全队已经交出了相当可观的射门答卷,再行锦上添花意义能有多大?因此,新赛季拜仁的主力阵容构成,应该不会有太大变化。萨内会成为比较重要的轮换,但我不看好他取代任何一个主力。

(花花午夜嚎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