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曼联1-6热刺:失误断送红魔开局,后腰问题比红牌更可怕
1-6!索尔斯克亚的曼联在主场耻辱性的输给了热刺,刷了多项尴尬纪录。开局出色的曼联,因为防线上的连续失误在短时间内断送了自己的领先优势。马夏尔的红牌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比赛的转折点,但是,从穆里尼奥的部署以及热刺近期展现出的态势来看,即便是没有这张红牌,曼联的防线很可能也会遭遇到深度重击。
详细战报:孙兴
【出场阵容】
曼联:1-德赫亚、29-万-比萨卡、3-拜利、5-马奎尔、23-卢克-肖、31-马蒂奇(46’39-麦克托米奈)、6-博格巴、11-格林伍德(67’34-范德贝克)、18-布鲁诺-费尔南德斯(46’17-弗雷德)、10-拉什福德、9-马夏尔
替补未登场:26-亨德森、2-林德洛夫、8-马塔、14-林加德
热刺:1-洛里、24-奥利耶、15-戴尔、6-达文森-桑切斯、3-雷吉隆、5-霍伊别尔、17-西索科、28-恩东贝莱(69’20-阿里)、11-拉梅拉(46’27-小卢卡斯)、7-孙兴慜(73’33-本-戴维斯)、10-凯恩
替补未登场:12-乔-哈特、2-多赫蒂、4-阿尔德韦雷尔德、8-温克斯
【深度冲击肋部,曼联开局造点并非意外】
奥利耶与D-桑切斯一起首发,热刺在右侧肋部防守上存在短板已经成为英超的“共识”。因此,曼联把打击重点放在这一侧,就不算意外。即便是西索科首发能在这一侧带来硬度保护,但只要曼联能打出快速的传跑配合,效果依然会有。
图1:人数均等时,曼联不断在左侧肋部进行快速的传跑
西索科对于奥利耶与桑切斯这一侧肋部的协防力度很大,但是,在曼联左侧较多的吸引与传跑下,协防的效果并不算特别突出。上图上端,西索科被吸引之后,肖与B费打出撞墙配合;上图下端,西索科被拉什福德吸引后,格林伍德又在高位与队友打出了2过2的肋部传切配合。
因此,当曼联开局利用主场优势率先发力的时候,打了热刺一个“立足未稳”。
图2:曼联开局制造点球的全景
我们可以看到,肖在界外球发出前,拉什福德、马夏尔与B费进行了换位跑动,然后B费得球后直接巧妙地分球,马夏尔持球冲击制造了桑切斯的犯规。
【防线集体失常,曼联短时间丢掉领先优势】
安排拜利首发,一方面是他在此前杯赛中状态良好,另一方面则是忌惮孙兴慜的速度冲击,索肖希望能增加对抗与机动性。
但是,这个部署却因为曼联防线上的集体失常,让热刺短时间反超了比分。
图3:曼联第一个丢球的全景展现
我们可以看到,在热刺界外球发出之后,博格巴的第一次触球并不合格,皮球飞向的是本方防守区域。随后,在混战中马奎尔的头球回传力量太小以及卢克-肖并未第一时间解围而是寻求卡位断球,最终制造了“终极”失误,让恩东贝莱抢射得分。
与此同时,曼联防守球员在移动上显然要慢于热刺,这个细节在本方禁区防守时,是较为致命的。
图4:曼联第二个丢球的全景展现
在马奎尔犯规之后,拜利面对走身前移动过来的孙兴慜没有贴身,而且,他明显的静止状态让他再去回追速度奇快的孙兴慜,显然不可能。而且,在凯恩距离皮球较近的情况下,曼联球员没有“压球”防止凯恩快发,这也是较大的失误。
再加上马夏尔红牌之后,拜利在热刺前场高位逼抢下选择了将球交给马蒂奇,让后者在背身的情况下被对手针对性围剿,曼联的崩盘是由低级失误直接导致的。
【穆里尼奥更想抢上半场,针对性的中场部署效果出色】
热刺的赛程比曼联频密,虽然有轮换但是整体的体能储备上是处于弱势的。因此,尽早的抢开局是热刺的重点。于是,穆里尼奥把此前欧联杯对阵海法马卡比中首发的温克斯、洛赛尔索俩人放在替补席上,不仅是处于轮休考虑,更多的是想提升硬度。
霍伊别尔、西索科、恩东贝莱、拉梅拉在机动性以及对抗能力上,要优于曼联的中场球员。
图5:热刺更好的逼抢选择
人数均等的时候,曼联与热刺都展开了力度较高的高位逼抢,但是,热刺在逼抢的选择上要更好。上图左侧,曼联发界外球时,热刺球员的选位更好--所有球员都更靠近争顶点,更有机会获得二点球;上图右侧,在曼联前场组织时,热刺中场这几名中场的激进合围做得很好,就是减少曼联的配合与传球空间。
在这种情况下,曼联的进攻组织逐渐陷入失控:从开局的传递推进,逐渐变为在高位送过顶球。显然,成功率不能保障。
更为关键的是,热刺442阵型带来的中场人数优势,在他们更好
图6+7:热刺在机动性上呈现出了优势
上图6中,热刺后场界外球发出后凯恩摆渡,拉梅拉的回撤逼抢以及热刺短时间形成了区域合围让他们最终得到了球权。而且,这时候他们的整体跑动更加具备机动性,已经形成了覆盖。也就是说,热刺的球员一直在跑,而曼联球员在比赛中呈现出博格巴的这种“短时间散步”,实质上就处于了下风。而这时候,热刺在转移就能获得进攻空间。
上图7中,热刺传球失误之后,曼联呈现出的态势是格林伍德往前场右侧行进,博格巴获得空位机会,B
【高大后腰组合,曼联还要用下去吗?】
经历了赛季初的磨合之后,热刺球员随着身体、竞技状态的提升,他们对于进攻端空间的跑动制造已经有了明显的提升。这不仅仅是凯恩再度回撤寻求策应,然后让孙兴慜等速度型球员进行冲击那么简单。
再加上曼联高大后腰组合(弗雷德不登场)在对手快速推进中不能提供协防覆盖的时候,热刺的这种进攻效果就会逐渐扩大。
图8:对阵布莱顿时曼联后腰的问题
从上图可以看到,在莫派面对万-比萨卡横向带球并完成转移的时候,曼联的前场逼抢是只站位没有合围。而且,博格巴在对手快速冲击时明显的懈怠(上图右上角),而马蒂奇的回防速度较慢,被莫派从身后超过来到腰位空位。如果特罗萨德没有射门(击中门框)而是倒三角回做的话,莫派的得分机会同样高。
上图8与上图6进行对比来看,布莱顿与热刺都是抓住了曼联整体前提不具备高位逼抢速率的时候,完成了快速的空位转移。然后,针对性的冲击曼联防线。
这种隐患,在马夏尔染红前后,都十分明显,因为,曼联的边后卫现阶段内收的较为明显。
图9+10:马夏尔下场前后,曼联都被针对性的打击
十分明显,上面两个gif中拉梅拉的内收都将卢克-肖带到了球场中路,而曼联的后腰都是机械的选择站位防守,热刺成功的完成了转移打击远端。这时候,博格巴与马蒂奇能完成协防覆盖?不能!而一连串打击带来的防线混乱,让曼联在禁区内不断送给对手高位。
【结语】
曼联两名高大后腰的4231阵型,呈现出的短板已是老问题,而当对手不断针对性的打击曼联却依然拉开阵型,隐患十分巨大。能提供机动性的弗雷德与拜利并没有受到重用,而拜利抓住机会重新首发,却因为球队整体的问题以及自身的失误,很可能再度让位。
穆里尼奥的热刺虽然开局不利,但是,他们更好的部署最终为胜利奠定了基础。马夏尔的红牌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比赛的均势,但是,曼联高大后腰在遭遇到热刺针对性打击的情况下,即便马夏尔在场,曼联的防线就能抵挡得住吗?
(开水没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