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来直播-全天24小时在线直播国内外各大体育赛事
足球直播内容

每周两件事:利物浦跑不动;曼联红牌之前也不怎么好

发布时间:

每周两件事,今天关注令人大跌眼镜的“双红废”。

上赛季,利物浦和曼联是英超防守最好的两支球队(当然切尔西不在此列是因为凯帕太差)。今晨的比赛则情况完全不同:利物浦是惯常的防守方式没打出来;曼联则是诡异丢球后过早大举压上,然后在既定安排失措的情况下,把自身进攻方式本就潜在的隐患给暴露了出来,偏巧,这些很对热刺的胃口。

1 当利物浦跑不动时

我们先回忆一下利物浦惯常的防守方式是什么——分散站位近乎1对1的高位逼抢,逼抢失败后中前场疯狂回追防守,逼抢时后卫线尽量保持阵型完整以期延阻。比如这样:

上图就是在逼抢之余保持后卫线完整的典型案例,这也是利物浦用了几年的防守方式。今晨对阵维拉,开场阶段我们仍旧能够看到熟悉的画面:

除了逼抢模式稍有改动外,利物浦基本延续了此前的防守套路。这里我们以3张静态图解析一下:

undefined

第一步,利物浦在前场围绕持球人囤积重兵进行逼抢,阴影内已经构成了3抢2。但这实际上和利物浦常规的逼抢策略不太一样。他们最经常使用的策略是不去强行围剿持球人,转而摆出近似1对1的架势,保证每个接应点都有人防。这次逼抢实际上失败了,维拉虽出球磕磕绊绊,但最终还是把球顺利达到了利物浦半场。

第二步,维拉破解逼抢后在中圈附近向前推进,此时我们刚才提到的利物浦保持防线阵型的优势体现了出来:球队后卫线4人站位没有任何问题,格拉利什一时间没有任何渗透可能。注意阴影区域,利物浦3中场中已经回防了两人,剩下的凯塔即便还没有回来,萨拉赫也一路追了上来,利物浦中场围抢的人数也是足够的。

undefined

第三步,乱战过后维拉在禁区底线附近持球,格拉利什选择直接传中。此时尽管利物浦防线站位并不非常规整,但4后卫+3中场好歹已经全部回防到位。罗伯逊成功抢到第一点。

如果利物浦能够延续这样的防守,那么他们很难出现如此溃败。但可惜,这件他们做了3年的事,这场比赛竟然是昙花一现。

比如,我们刚才提到的回追,利物浦就根本没能延续。下图中用鼠标标出的凯塔,从头到尾基本上始终离防守人都是那个距离:

甚至连以抢球著称的法比尼奥,都会连续出现慢半拍的情况:

任何防守体系都强调环环相扣,利物浦惯用的这套也是如此。比如他们虽力求保持后卫线整体阵型不变,但为在前场逼抢时保持三条线之间距离适中,后卫线还是不可避免地向前提,这就导致其身后空档很容易被利用。此前没有频繁出现问题,一则是后卫线速度够快,二则中前场能够及时逼抢干扰,避免对手持球人轻松送出直传。但这两条利物浦今晨做的都不够好。这也导致他们虽然能够如往常一样在对手反击时实现延阻,但却会被第二波进攻直接打身后完成渗透。比如这样:

这其实是利物浦典型的攻守模式,这种现象前几个赛季屡屡出现但却很少造成丢球,但上图中却因为最后环节没做好导致恶果。由于转播方临时给了阿诺德特写,利物浦退守过程无法截图,这里我们放两张静态图看一下重点:

undefined

第一步,利物浦在进攻中选择自己最常用的打法,即保证禁区内接应点人数,如果前场有人拉到边路持球,那么中间一定会有中后场插上递补。这次球队做的更加极端——范迪克冲了上去。

undefined

传中没能奏效,第二落点也没抢到,球权易手。此时利物浦面临后卫线人手短缺的问题,因为范迪克刚才在禁区里抢点。于是,法比尼奥暂时补在了后卫位置上,然后阿诺德放心大胆的上去贴身干扰,实现延阻。至此利物浦防对手第一波进攻其实已经成功。但接下来,问题来了:

法比尼奥仍然留在后卫线上,利物浦中场实际上只有2人,这两人谁都没有上前封堵持球人。利物浦防线最终被打穿。

这里或许有人会讨论利物浦造越位的问题。坦白讲这球评价造越位并不十分合适,因为球员高速退防状态下再去考虑越位问题,还是在这么靠前的位置,这个要求有些高了。但利物浦这场比赛的造越位确实一团糟。这也是他们即便跑不动,也还是只能这么防的原因——这是一个一环扣一环的防守策略,如果你只是单方面因为跑不动就放弃逼抢、采用相对更保守的平行站位防守策略,那死的可能会更惨:

这个视角完美显示了利物浦由于前场逼抢人数不多,在对手横向转移后已经无力对持球人进行逼抢。此时中后场虽人数众多且保持着非常典型的4-4平行站位,但终因习惯性的整体前压,留给了对手太大的接球、冲刺空间。

当然,还有定位球防守时糟糕的造越位:

利物浦的这个情况,理论上能解决且容易解决,但实际上要看体能储备。正常来说克洛普其实根本就不用思考如何改进,球队过去几年都是这么踢的,重新拿出之前的强度也就完事了。但坊间一直有“克洛普的球队前几年跑得太过,会在某个赛季体能崩溃”的说法,这个说法虽无直接证据支持,但逻辑上是说得通的。尤其要注意的是,这个赛季休赛期极短,各球队的赛季前体能储备训练有可能被打乱。

2 曼联在红牌之前,也没占什么便宜

曼联这场因为存在红牌,后面的比赛分析意义大跌。好在前面30分钟,两队都已经把各自的优缺点暴露出来了。

热刺方面,坏处是阵地战进攻极其糟糕;好处是可以通过长传这种趋于简单粗暴的方法来适当弥补。

曼联方面,好处是在拥有费尔南德斯之后,阵地战打渗透能力确实强;坏处是过于痴迷地面渗透,且容易因此丢失球权,被对手打反击。

这两个叠加起来,热刺好像比较爽……

此外,曼联这场比赛的防守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

当对手阵型比较松散的时候,现在这支曼联确实有能力通过地面渗透传球打穿对手,开局阶段费尔南德斯传球造点是一个案例,其后他还有一脚非常精妙的传球(似有越位)。此人我们之前分析过,属于那种典型的“直传控”,传球绝不强调成功率,对打出渗透威胁近乎上瘾。给这种人传球线路是十分危险的:

但曼联倘若过分沉迷于此,进攻手段就会非常单调。这支曼联阵地战中经常出现“能渗透就渗透,渗透不进去我干脆打远射”的现象:

此处的问题在于两点:第一,这种打法操作难度极大,目前这批球员,除费尔南德斯外其他中前场并不完全支持长期这么打;其二,阵地战要这么玩,投入兵力就必须很多,那么后防线压力就会很大。

这两点相加,最终的结果就是曼联很容易丢失球权吃反击。当然,这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上赛季多数时候,曼联是可以应付这些反击的。但这场却没能做到。比如下图,就是连续两次渗透失败丢失球权,被热刺长传打反击制造威胁,而孙兴慜又恰恰是反击威胁极大的球员:

其实抛开近乎搞笑的第一个丢球不谈,曼联的阵地战防守,是绝对比热刺的阵地战进攻强的,因为热刺阵地战进攻简直太差。之前写贝尔那篇稿子的时候就有热刺球迷留言说,热刺的传中实在太差,希望贝尔的脚法能够有所改善。这话其实只说对了一半——热刺的传中确实非常糟糕,频率和成功率都很低。但禁区内接应点的数量其实对传中效果更具决定意义。看看下图,就算传中成功了又能如何?

如果不打传中,热刺能否也靠渗透实现推进?至少曼联对这一点不用太过害怕。索尔斯克亚这场比赛在区域防守之余加上大量盯人布置,一些镜头表明,拜利是肩负盯孙兴慜重任的:

上图中热刺是图在边路渗透推进,但拜利一路跟着孙兴慜,当孙兴慜与凯恩跑重时,拜利也就抢先一步跟了过去把球断下。

但曼联却在防热刺长传反击时出现了一大堆问题。

首先,全队针对凯恩的对抗都糟糕透顶,比如马奎尔毫无必要的对凯恩犯规,赔上了要命的任意球:

其次,对抗凯恩失败之余,曼联竟然还会出现漏人:

上图拜利先是被凯恩完吃,继而曼联全队回追过程中,竟然没有一人注意到孙兴慜(好在拉梅拉也没注意)。

最令我无语的是下面这球——拜仁竟然因为盯人和前场回防不及时,险些被热刺在阵地战中得手:

这球是非常值得仔细看看的一回合。我们分两张静态图解析一下:

undefined

第一步,如前所述,曼联在区域防守中加入大量盯人策略,由于热刺在左路发展,拜利跟着孙兴慜到了左路,马奎尔跟着凯恩也向这一侧移动。而卢克肖自然也跟着收了进来。这也导致我们画出的曼联后防线站位非常奇怪。

第二步,问题来了:当凯恩向后回撤时,马奎尔并没有跟上去,马蒂奇也没有第一时间贴防,这导致凯恩可以从容传球。此时注意曼联的左路——由于卢克肖跟着大部队向右移动,在他本来的防区内,奥利耶畅通无阻的向前奔跑。马夏尔应该及时回防的,但他慢了。

我个人猜想,索尔斯克亚可能是专为防对手反击,才大量安排这种盯人战术,但执行效果却非常悲剧。对抗凯恩失败本就意味着防长传会很棘手,接下来再在盯人中出现漏人,那就完全没法接受了。

(花花午夜嚎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