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来直播-全天24小时在线直播国内外各大体育赛事
足球直播内容

【球员亲笔】恩比德:我的人生就是一部电影

发布时间:

【球员亲笔】恩比德:我的人生就是一部电影

我向上帝起誓,我的人生就是一部电影。

纯粹是一部电影。

我知道有些戏精老哥总会因为买了辆SUV之类的也跟着这么说,但我发誓我说的是真的。容我慢慢向你道来……

这是个真实的故事。我向上帝保证。当我16岁从喀麦隆来到美国时,我一点英语都不懂,在美国一个人也不认识,除了一点嘻哈音乐,对美国文化也基本是一无所知。我知道你们有的人对我的故事已有所耳闻,但我不认为你们真的明白它有多么地疯狂。因为我真的是在接到佛罗里达的高中(Monteverde Prep)邀请之前三个月才开始接触篮球的,千真万确。

我那会儿能扣篮,但完全不会运球。

所以当我第一天去训练时,由于实在是太烂而被教练赶出了训练馆。我不知道自己在干嘛。我太瘦太软了。不过最糟糕的是,我全部的队友都对我指指点点肆意嘲笑,他们就像是有关高中生电影里的那些混账小孩。太疯狂了。我就这么看着他们,甚至都不大明白他们在说什么。我心想,“什么玩意儿,别这样,相信过程好嘛。”

而他们则仿佛是在回应,“哈哈哈,别介,你太水了。”

天呐,我回到寝室后只能以泪洗面。我对自己说,“这太疯狂了。我还待在这儿干嘛啊?我不能打篮球,我要回家。”

但是之后我又坐在房间里听着Lil Wayne(曾当选格莱美最佳说唱歌手)这些人的歌,想着那些取笑我的人,顷刻间我的竞争欲就涌上心头。我真的、真的被激起了斗志。不管任何时候,只要有人说我不行,那就正中我下怀。因为我会迫切地想要打脸回击。我就告诉自己,“好吧,我要努力再努力地在体育馆里训练,直到足够优秀为止,就像科比那样。”

在那之后,我越来越强了,特别是在篮下,但我还是不会投篮。所以我开始和队友迈克尔-弗雷泽二世一起训练。记得他吗?这哥们儿是个射手,牛的不行。他曾在代表佛罗里达的一场比赛中狂轰11记三分。所以在加以练习过后,我在他面前显摆三分技能,当然,他虐爆了我。我投篮姿势不标准,没有基础,菜的抠脚。但我就是没法接受每天都被这哥们儿爆。我很有斗志,心想着,“我得击败这家伙,我要找到方法。”

所以在某个夜里我静下心来,上了油管,就想着我得把投篮这个手活琢磨清楚。

我就开始在搜索框里输入……

“如何投三分。”

不行。

“如何使用标准的投篮姿势。”

不行。

就在这时,智慧的火花迸发了。我输了入很有魔力的文字。

“白人投三分。”

听着,我知道这是一种成见。但你看过一个普通的30岁的白人老哥投三分吗?他的手肘收紧,膝盖是微屈的,紧接着的出手手型是完美的。屡试不爽。你懂的,在美国的球场上,总会有一个穿着EVERLAST之类运动短裤的老哥。这种人总会很棘手,他的跳投总能看湿你。

我就在油管上向这些人学习,就是一些普通人用完美姿势投三分。我和弗雷泽会在训练结束之后加练几小时的投篮,我就会尝试着去模仿那些人投篮,然后我开始有点感觉了。那感觉真的很疯狂,因为射程的扩大改变了我的整个比赛方式。球队不能没有我了,我开始变得愈发出色了。

我知道有的人会觉得我在夸大其词,但那是真实的故事。我那会儿甚至都不知道谁是JJ-雷迪克。我几乎对NBA一无所知,因为我在喀麦隆没看过NBA。不,我这意思并不是说我老家很穷,连电视都没有。我们家有电视,过着一种非常寻常的生活。美国人对非洲的想法很不着边际,甚至会觉得非洲就是一个大国家。

不,我没法看NBA的原因是因为,我妈对我的学习管教非常、非常严格。她不许我贪玩,我绝不能熬夜看比赛。每天都是一样的:起床,吃饭,早七点到晚五点在学校上课,回家,眯一会儿,起床,吃饭,然后学习到深夜。我得告诉大家,美国的学校都太easy了。在喀麦隆,你们是会抓狂的。小学的教育都比得上大学了。我甚至都没什么朋友,因为我在家能做的只有睡觉和做作业。

记得喀麦隆足球黄金一代参加2002年世界杯的时候,我那会儿八岁,于是我央求我父母让我踢足球。但是他们没有准奏。所以在我稍长大了些之后,就有点小叛逆了,就会偷偷溜出去踢球。

当时放学之后大概有一个小时的时间我妈不在家,而那个足球场就在我家旁边,所以我就有了这么个完整的计划。放学后我飞奔回家,把书包放在厨房的桌子上,然后摊开一本科学课本,或者是其他书。接着我会划一些重点,造成一种我在用功的假象。或许纸和笔还得四处散落。这一切都布置妥当之后,我就飞奔去球场。这个流程我是相当熟练,以至于后面我妈的车子开到了街上我都能听出来。要是我在球场的另一头,太远了没法听到,那么那个当守门员的哥们儿看到我妈的车来了,就会对着我大喊,“乔尔!乔尔!!!你妈回了,哥们儿!快跑!”

然后我就会冲回家,把球鞋藏好,在桌子前坐好,装作是正在认真思考科学问题,以至于汗流浃背都快要晕倒的样子。在我妈停车、拖鞋,进屋确保我在学习之前,我有25秒的准备时间。

我会拿着一杯果汁乖乖坐在那儿,仿佛是在告诉她,“老妈好啊,看看的你乖儿子。”

我第一次看NBA比赛是2009年的总决赛。

湖人VS魔术。

霍华德,大加索尔,奥多姆,科比。

之前从没看过这种比赛。我看着这些老哥在场上感觉是百发百中一样。只要投篮就有。他们的跑动,他们的运动能力,我感觉是这世界上最酷的事了。

那一瞬间我就有冲动了,“我也想像他们一样。”

为此我苦苦哀求我的父母。求了一年。

我爸的回答是,“喀麦隆没人打篮球。你可以打排球。”

我的反应是,“啥?排球?”

也是在那个时候,我开始在网上听一些美国的嘻哈音乐。我会尝试着哼点那些感觉很酷的歌词,虽说我对英语一窍不通。我会唱着里奥-宝娃和席亚拉的歌在校园里闲逛。记得那首歌吗?当时我只会用英语说“你好,早上好,”还有就是“从没人像你这样对我”。(Bow Wow和Ciara-合作单曲《Like you》的歌词)

那就是我所接触的美国文化——宝娃,侃爷和科比。有时候我会去我家旁边的野球场上和小伙伴们打球,每次我投篮的时候,我就大喊“科比!”

你就想象一下那个画面。我在喀麦隆的某个破烂的球场上打铁,嘴里却喊着科比的名字。

七年之后,我和科比在球场上见面了。

它就是一部电影。它真的是一部电影。

即便是人们听到我的故事之后,他们会想,“噢,他们在非洲发掘了这个天赋异禀的年轻人,这个人来到美国开始大显身手。堪萨斯,NBA,BOOM!”

不。你们甚至都不甚了解。

在我16岁那年,卢克-理查德-巴莫特邀请我去他的篮球训练营,他每年夏天都会在喀麦隆举办一次,他邀请我的唯一原因就是因为我那会有2米08那么高。我太紧张了,第一天甚至都没去。第二天,我出现了,他们让我打比赛,我隔扣了某个人。

我觉得自己太害怕了,肾上腺素激增冲昏了头脑。

那可是我的第一场比赛。我不但扣篮了,还隔扣了别人。

我当时的感觉是,“我擦。”

那时我的球技依然很烂,但已经足够了。他们可以看到我的潜力。我得到了在南非参加篮球无疆界活动的名额。两个月后,我飞往美国,到佛罗里达读高中。

一年后,我收到了堪萨斯大学的邀请。

我甚至都不知道什么是“疯狂三月”。我不知道哪些球队是强队。我选择堪萨斯大学的唯一原因是因为巴莫特告诉我,“堪萨斯是最强的,你应该去堪萨斯。”

所以我去了堪萨斯大学。

这就是另一个真实故事……我向上帝保证。

我在堪萨斯大学的第一堂对抗训练课上,塔里克-布莱克在我头上来了一记凶猛颜扣,我都差点因此退赛了。塔里克给我扣出了心理创伤,以至于我都想买飞机票回老家了。这哥们儿当时大四,已经是个成年壮汉了。我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他拿到篮板之后,在我头上来了一记力劈华山,我感觉一切都像是进入慢动作之中。

他就这么劈头盖脸地暴扣下来,真的。不过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当时整个堪萨斯大学的女篮队员都在看台上观战。整个体育馆都在嘲笑我。太疯狂了,真的,就像WORLDSTAR(收录各种打架视频的网站)上那些看热闹的吃瓜群众。

训练之后我直接去了主教练比尔-塞尔福的办公室,并告诉他,“我做不到,你应该让我穿红衫(不能代表球队出战)。我拼不过这帮人。”

然后比尔的反应是,“什么?你认真的么?两年的时间里,你会成为NBA的状元秀。”

可事实上,有人跟我说过,这些大学教练都很擅长忽悠人。所以我当时真觉得他那是在尽量稳住我。而我脑子里想的是,好吧,我会继续去训练的,至少把学位拿到手吧。这会让我妈开心的。

唯一支撑着我前行的动力是我的父母养育我的方式。他们总是告诉我,不管发生什么都要保持努力。我刚到美国的时候,我在喀麦隆的教练给我寄了一盘DVD。那是有关奥拉朱旺和其他传奇内线的录像,有一个小时的时长。我基本上每天都会看那盘DVD,坚持了三年。我会学习奥拉朱旺的脚步,然后在球场上试着去模仿他的动作。

我在高中时期是这么做的,在堪萨斯大学也是这么做的。

我就幻想着自己是个优秀的篮球运动员。意念的力量还是有些强大的。的确,我很差劲。但是呢,我就这么鬼使神差地相信自己是奥拉朱旺。然后我开始变得越来越厉害了。接着就在场上有点神鬼难挡了。

我就这么摸索出了自己进入NBA的方式。我就是通过看油管视频和泡在训练馆里才进入联盟的,真的,没有其他方法来解释它。记得加内特在凯尔特人赢得总冠军的时候,他的举动近乎疯狂,还喊叫着,“一切皆有可能!!!!”

这句话也是我想表达的。这就是我的人生。一切都发生在瞬息之间,让人难以理解。

最为超现实的时刻是科比退役的时候,他在费城打职业生涯最后一场比赛。赛后,他们安排了个小房间让我和科比聊几句。他走进来,我和他握手,然后告诉他,“老哥,我知道你或许听过好多人这么说过了,但我是真的因为你才开始打篮球的,就在7年前。只要我在公园里投篮,我都会喊,‘科比!’”

他笑了,然后我们聊了几分钟,在他离开之前,他说了最为“科比”的话。对于很多人来说,那句话或许无足轻重。可对我而言,那是超现实的,就像是我置身于电子游戏之中一样。

他以最“科比”的方式对我说,“好了,年轻人,继续努力。继续努力。”

谢谢你,科比。谢谢你,奥拉朱旺。谢谢你们,爸爸妈妈。谢谢你,堪萨斯大学。谢谢你,费城。谢谢你,宝娃。谢谢你,某个会投篮的白人。

这就是一部电影,我发誓。

原文:乔尔-恩比德

编译:云长刮个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