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来直播-全天24小时在线直播国内外各大体育赛事
足球直播内容

一言九鼎!格伦-泰勒续约唐斯解木狼乱局

发布时间:

一言九鼎!格伦-泰勒续约唐斯解木狼乱局

森林狼老板格伦-泰勒对目前发生的一切,其实一点儿都不陌生。

1997年10月1日,格伦-泰勒以一纸6年1.26亿的超级顶薪提前续约年仅21岁的凯文-加内特——彼时二年级的KG,场均17分8板3.1助2.1帽1.4断,生涯首次全明星、森林狼队史首次杀入季后赛。

21年之后,格伦-泰勒以5年1.9亿的超级顶薪提前续约了即将年满23岁的卡尔-安东尼-唐斯——如今三年级的唐斯,场均21.3分12.3板2.4助1.4冒0.8断,生涯首次全明星、森林狼自2004年西决之后时隔14年重返季后赛。

1996-97赛季,汤姆-古德里奥塔是森林狼的头号进攻选择,KG21.3%的球权使用率尚不及菜鸟斯蒂芬-马布里,首次季后赛之旅面临奥拉朱旺和巴克利的魔鬼锤炼;2017-18赛季,吉米-巴特勒是森林狼的实际第一持球手,唐斯22.9%的球权使用率排在维金斯之后,技巧大赛冠军在季后赛被充满对抗性的饼皇狠狠踢了屁股。

彼时的KG,守强于攻(防守胜利贡献值为3.9,进攻胜利贡献值为3.4),优在半场防守的全能性,他的中、远距两分在2001年后臻于境化;如今的唐斯,攻强于守(进攻胜利贡献值为10.6,防守胜利贡献值为3.4),优在半场投射无死角,54.5%+42.1%+85.8%的三投命中率跻身180俱乐部,仍有充裕的时光师从大梦精进背身、向KG讨教防守、卸载吃鸡咨询科比如何提升求胜意志。

如今的唐斯可塑性胜于同时期的KG,师父菲利普-桑德斯把两人领进门,修行却在个人。

早在今年7月,森林狼管理层和唐斯已经开始商讨提前续约事宜;长达两个月的谈判,直至格伦-泰勒责令锡伯杜交易吉米-巴特勒,唐斯的经纪人于美国时间9月22日晚通知森林狼管理层,唐斯同意续约,这绝非巧合。

2017年6月23日,森林狼送出扎克-拉文+克里斯-邓恩+2017年首轮7号签,从公牛换回吉米-巴特勒+2017年首轮16号签——这笔交易之前的2016-17赛季,二年级的唐斯场均25.1分12.3篮板2.7助攻,球权使用率为27.5%;这笔交易之后的2017-18赛季,三年级的唐斯场均21.3分12.3篮板2.4助攻,他的球权使用率降至22.9%。

吉米-巴特勒以24.9%的球权使用率成为了森林狼实际上的主持球手,他的存在导致了维金斯、唐斯在森林狼球队战术地位下降,这种在主帅锡伯杜支持下的“反客为主”令维金斯和唐斯无可奈何;巴特勒是联盟外围超一流的锁定防守者,连续四年入选最佳防守二阵,防守态度和求胜欲望无可挑剔,但维金斯和唐斯却不以防守见长、年轻人的比赛态度不尽人意,这种“恨铁不成钢”的落差悄然改变着三者的关系。

森林狼上赛季的薪资总额为1.16亿,维金斯5年1.48亿的合同将在2018-19赛季生效,蒂格身背2年3800万合同、迪昂仍有3年4869万合同在身,森林狼无力同时顶薪续约巴特勒和唐斯——格伦-泰勒已有过沉痛的教训:KG个人薪金过高,致使球队再无力引援,自2004年西决之后直至送走KG,森林狼再未杀入季后赛,连年亏损只得重建。

薪资结构从根本上迫使格伦-泰勒二选一:若留唐斯,则放弃暂时的季后赛争夺,静观时变;若留巴特勒,则只争朝夕且明知夺冠无望,泰勒的答案也一目了然。

森林狼为了得到吉米-巴特勒,送走了扎克-拉文、克里斯-邓恩,付出了宝贵年轻资产的巨大代价;而今,森林狼又要送走吉米-巴特勒,并且他的交易价值已大打折扣:上赛季半月板撕裂、2019年夏天拥有球员选项——森林狼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实际上付出惨痛代价只过了一把季后赛的瘾。

锡伯杜兼任球队总裁和主教练,森林狼一度“挂狼头卖牛肉”,罗斯、吉布森、巴特勒、罗尔-邓皆为昔日公牛故人,锡伯杜的运作从球员能力和薪金角度考量可圈可点,但毕竟落下了“用人唯亲”的口实。

锡伯杜为了保证球队战绩本不愿送走巴特勒,上赛季当巴特勒在场,森林狼每百回合净胜8.2分;当巴特勒不在场时,森林狼每百回合净负4.5分——能否进入季后赛代表着主教练的工作业绩,锡伯杜需要巴特勒让自己的成绩更漂亮,这是他合情合理的私心;但巴特勒想要5年顶薪,并且正值29岁的黄金年龄渴望争冠,锡伯杜和森林狼无法满足被母亲遗弃的巴特勒在金钱和荣誉上的双重合理诉求,师徒同处于矛盾漩涡之中。

这是一个讲究个人诉求的时代:唐斯在拥有更好的球队定位后才同意续约;巴特勒渴望顶薪和争冠因此提交离队申请;锡伯杜为了业绩苦苦挽留并不愿送走巴特勒——每个人都局限于自身的利益诉求之中,紧咬不放,这真正导致了森林狼的混乱。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格伦-泰勒决定送走巴特勒无疑是眼下最好的解决办法:唐斯、巴特勒的诉求都得到了满足,他也给锡伯杜敲响了警钟,为明年4月看战绩决定锡伯杜去留埋下了伏笔,毕竟锡伯杜在森林狼打上了强烈的“个人红色烙印”。

“你看到什么,取决于你站在哪里。你看得多远,取决于你站得多高”。

(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