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拿下56分后 波波维奇真的要走“反魔球”之路?
在北京时间1月11日进行的一场NBA常规赛之中,马刺通过双加时击败了雷霆。此役,马刺核心阿尔德里奇拿到了全场最高的56分,是球队取胜的首功之臣。各种数据显示,马刺的状态正在回暖:
一、马刺的回暖
NBA官网的数据显示:在今日一战之中,阿德在合理冲撞区以外、三分线以里内一共出手了20次(占到了他出手分布的60.6%),命中率达到了55%。
其实,这也是阿德今年出手习惯的一个缩影。根据法尔克网站的数据:阿德今年有62%的出手来自中间区域,超过了同位置所有的球员;同时,他在中间区域的命中率也已经回升到了42%,超过了同位置68%的球员。
在中距离手感回升之后,阿德也终于摆脱了赛季初期的低效状态。在12月之前,阿德的真实命中率只有48.9%;而12月至今,阿德的真实命中率达到了惊人的64.5%。
在阿德找回中距离手感之后,马刺的进攻效率也不断上升。截至目前,马刺每百回合可以得到113.1分,位居全联盟第5。
此时,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再次摆在我们面前:马刺在合理冲撞区和三分线外的出手比重均是联盟最低的。换言之,马刺是全联盟出手分布最不魔球化的球队。
难道,波波维奇真的只是靠反魔球的方式打出了高效的进攻呢?
二、中距离打法的优劣
先说优势。
其一、马刺有中距离能力
其实马刺能够在中间区域不断出手,还是因为他们的两大主将具备这样的能力。上赛季,阿德和德罗赞分别是各自位置每36分钟中距离出手次数最多的球员,命中率也可以达到良好级别的43%左右。同时,马刺的另一名重要球员盖伊也特别喜欢在中距离出手,也能够维持不错的中距离效率。
在这三名球员的影响下,马刺今年在中距离的出手比重来到了47.6%,位居全联盟第1;马刺在中间区域的命中率也来到了43.2%,位居全联盟第3。
其二、控制失误的加成
相比于那种把球打到篮下的风格,中距离打法受到的协防压力会更小,球员出现失误的概率也会变小。
事实上,在职业生涯的多数时间里,阿德在控制失误方面比同位置90%以上的球员做得更好;今年虽然有所下滑,但依然比同位置80%的球员做得好。
类似的事情,也发生在了马刺另一名主将德罗赞的身上:他连续多年在控制失误方面比同位置70%以上的球员优秀,今年下滑之后依然可以达到及格线以上。
得益于此,马刺今年的失误率下降到了12.3%,是全联盟出现失误率最低的球队。这类数据,其实恰恰是“场面无法反应出来的现象”——更少的失误,意味着球队可以拿到更多的投篮或者罚球机会。
再说劣势。
即便如此,马刺出手过多的中距离也有其天花板。43.2%的中距离如果换算到有效命中率,依然只有43.2%,而联盟没有一支球队的有效命中率会低至43.2%,而马刺自己的有效命中率也达到了联盟第9的53.9%。
一个被人忽视的现象是:目前的马刺,也是一支空间较好的球队。
三、其实马刺空间不差
马刺三分球投得少,只是因为球队的两大主将都无法开发出三分球能力,可他们的配角群在三分线外却异常高效。
法尔克网站的数据显示:马刺今年的三分球命中率达到了41.7%,高居联盟第1。自12月以来,这个数据更是达到了44.3%——同期,他们和第2名之间的差距,相当于第2名和第11名之间的差距。
在这方面,我们也给大家整理出了两点原因:
其一、稳固的三人组
本赛季以来,福布斯、米尔斯的三分球命中率,都至少超过了同位置80%的球员。盖伊虽然在三分球产量上与前面两个人有一定的差异,但他43.4%的三分球命中率几近完美。
其二、贝里内利在回暖
作为马刺最高产的三分球射手,贝里内利也在找回自己的手感。12月以前,贝里内利的三分球命中率只有32.7%。之后,贝里内利的三分球命中率高达43.3%。截至目前,贝里内利的三分球命中率已经超过了同位置的及格线。
因此,马刺配角群的射术很好,球队的空间也并不差。
四、波波维奇也在改变
波波维奇非但没有讨厌三分球,还在有意拓宽球队在场上的射程,一个重要的证据是:波波维奇开始给贝尔坦斯更多机会了。
12月以前,康宁汉姆场均出场时间达到了22.5分钟,而贝尔坦斯是16.3分钟;12月以来,二人的出场时间分别变成了11.7分钟和22.2分钟。
贝尔坦斯的特点是什么?他有74%的出手来自三分线外,超过了同位置99%的球员。同时,他阵地战接球投的每回合得分(包括了贴防和放空状态)超过了联盟97%的球员。如果非要给他的射术挑个刺,那就是他在有人贴防时的每回合得分“只”超过了联盟90%的球员。
五、全文总结
马刺酷爱中距离出手,根本原因还是两名主将没有开发出三分射程。同时,这种打法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球队的失误。但这种打法还是有其天花板,马刺能够交出联盟第9的有效命中率和第5的进攻效率,还是和球队极高的三分球把握度有关(福布斯、米尔斯等人比较稳定、贝里内利回暖)。当然,波波维奇也并非“讨厌”三分球,他近期给贝尔坦斯更多机会就是最好的证据。
波波维奇,只是和媒体开了个玩笑。
(芜茗)